柴油發電機燃油系統工作原理
柴油發電機與柴油機不同。它燒的是柴油,柴油粘度大,不易揮發,通常不能通過化油器在汽缸外部形成均勻的混合氣,故采用高壓噴射的方案,在接近壓縮行程上止點時,柴油以高壓噴入汽缸,直接在氣缸內部形成混合氣,發火燃燒,對外作功。
在適當的時刻將一定數量的潔凈柴油增壓后以適當的規律噴入燃燒室。噴油定時和噴油量各缸相同且與柴油發電機運轉工況相適應。噴油壓力、噴注霧化質量及其在燃燒室內的分布與燃燒室類型相適應。
1、在適當的時刻將一定數量的潔凈柴油增壓后以適當的規律噴入燃燒室。噴油定時和噴油量各缸相同且與柴油發電機運轉工況相適應。噴油壓力、噴注霧化質量及其在燃燒室內的分布與燃燒室類型相適應。
3、根據柴油發電機負荷的變化自動調整循環供油量,以保證柴油發電機穩定運行,尤其要穩定怠速,限制轉速劇增。
柴油發電機燃油裝置包括噴油嘴、噴油嘴和調速板等詳細部件及柴油箱、輸油泵、油水分離器、柴油濾清器、噴油提前器和高、低壓油管等輔助設備。
自1927年德國人Robert Bosch發明噴油咀以來,燃油噴射裝置就成為一個獨立的核心部件,與柴油發電機共同發展和不斷完善,已近百年的歷史。隨著節能環保理念的興起和國家排放標準的不斷升級,燃油噴射裝置正經歷著從傳統的機械式燃油噴射裝置向電噴高壓共軌系統的轉變。
機械式燃油噴射系統具體包括噴油咀和噴油嘴兩個部件。噴油泵能夠將柴油發電機輸出的旋轉運動轉變為柱塞的上下往復運動,從而把燃油從低壓變成高壓,最終從噴油嘴中將燃油噴射進燃燒室。
電噴高壓共軌系統由供油泵、共軌、噴油嘴和電子控制單元四個核心部件和各類傳感器、線束等構成。供油泵將柴油發電機輸出的旋轉運動轉變為柱塞的上下往復運動,把燃油壓入共軌內儲存起來;電子控制單元可以根據各探頭輸入的信號,自動判定噴油量大小、時間等信息,最終輸出電流給噴油器,由噴油器完成電液動作,最終將燃油噴射進燃燒室。
噴油嘴的功用是按照柴油發電機的運行工況和氣缸作業順序,以一定的規律,定時定量地向噴油嘴輸送高壓燃油。多缸機用柴油發電機的噴油咀應滿足下列要求:
1、各缸供油量相等。在標定工況下各缸供油量相差不超過3%~4%。噴油泵的供油量應隨柴油發電機工況的變化而變化,為此噴油泵必須有供油量調節裝置。
2、各缸供油提前角相同,誤差小于0.5°~1°主軸轉角。供油提前角也應隨柴油發電機工況的變化而變化,為此應設備噴油提前器。
噴油咀種類很多,在柴油發電機上得到廣泛運用的有直列柱塞式噴油咀和轉子分配式噴油泵。此外,還有單體泵等。
為了改進柴油發電機運行性能和減輕燃油消耗率,同時也為了適應嚴格的柴油發電機排放法規的需要,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各種電子控制柴油噴射裝置(以下簡稱電控柴油噴射裝置)相繼問世。與傳統的機械控制柴油噴射系統相比,電控柴油噴射系統有下列好處:
1、機械控制噴射裝置的基礎控制信息是柴油發電機的轉速和加載踏板的位置,而電噴噴射裝置則通過許多探頭檢驗柴油發電機的運轉狀態和環境因素,并由電噴單元計算出適應柴油發電機運行情形的控制量,然后由執行器實施。因此控制精確、靈敏。而且在需要擴大控制功用時,只需改變電控單元的存儲軟件,便可實現綜合控制。
2、機械控制噴射裝置往往由于設定不當和損傷等原由,而使噴油時刻發生誤差。但是,在電噴噴射系統中,總是根據主軸位置的基本信號進行再查看,因此不存在產生失調的可能性。
3、在電控噴射系統中,通過改換輸入裝備的過程和參數,可以改變控制特點,一種噴射裝置可用于多種柴油發電機。在此流程中不需要機械加工,故可縮短開發新產品的周期,有利于減輕成本。